中国卫生法制

南宋人多爱讲卫生上班族常做面部护理,办公区

 

南宋都城

17世纪的欧洲以脏乱差的卫生而在历史上“文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虽然没有中世纪的欧洲那么夸张,但是也并非每个朝代都是干净卫生的。卫生文明就和科技文明和社会文明一样,是慢慢发展起来的。

比如“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就是说当时官员的“休沐假期”是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的。关于公共卫生或者环境卫生方面的记载,在宋朝以前并不多见。

在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中,宋代的军事实力并不算强大,但宋代的经济、文化、开放程度、甚至思想理念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以南宋“洗面贵儿”为代表的清洁方式,不仅步骤繁琐,而且从头到五官的清理面面俱到。从中不但能从中探索宋人的“洁面服务”,也能从中折射出南宋的卫生文明情况。

古人对个人卫生的要求比较高,在口腔卫生方面,在汉末时期的墓葬中就发现了金质的牙签。隋唐时期的人们不但会用盐水、茶水漱口,还会使用杨树枝或者柳枝蘸着盐刷牙来保持口腔的干净卫生。宋代则直接出现了简易版的牙刷,牙刷是用动物的骨头和马尾制作而成,而充当牙膏的则是由柳枝、槐纸、桑枝、盐等熬制而成。

古人洗澡

对于肌肤的清理就更早了,为了便于洗澡清洁自己的身体,早在秦汉时期官员就有了完善的休沐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后,《礼记·大学》中记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成为文人百姓们所推崇的生活方式了。对于古人来说沐浴洗去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污垢,还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和身体要爱惜,不能损坏。但是古人特别是女性还是会用“挽面”的方式清除脸上细微的汗毛的。这种用线清理汗毛的方式到现在流行于部分地区的农村,东南亚如泰国也保留着这种方式。

古人比较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因此对自己身体的清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的清洁工具和清洁方式在古代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就像南宋浙江地区的“洗面贵儿”,就有“大洗面”和“小洗面”两种方式。

在南宋的初期,宋朝和辽国南北对立,局面暂时平稳。偏居南方的宋国经济实力雄厚,百姓们的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上班族"常做面部护理,比如南宋官员需在五更敲鼓前就要赶往和宁门等候早朝,来不及洗漱的就会在香水行享受“面汤服务”。

南宋官员

大洗面需要换三次水,由五个人轮流服务,从头到面再到肩和颈,面面俱到,都能得到清理。这样复杂的方式对于官员来说太过浪费时间了,因此一般很少有官员去享受。相对而言,“小洗面”就方便快捷的多了。

用一份水,由两人提供服务,只做面部的清洗。大洗面虽然清洗的比较全面,但是费时费事,除非比较闲暇的时候,达官显贵才会享受。小洗面以其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是“香水行”最受欢迎的项目。

至于洗面的方式,《康熙字典》中记载的是“本作沬,洒面也”,也就是“沐稷而靧梁”。“靧”指的是清洗脸部的动作,“稷”和“梁”指的是大米和小米。因此可以推测宋代“小洗面”的过程是先用小米面稀汤清理面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因为古代打井难度困难,因此饮用水多是取自附近的河流。但是由于没有子来说那么方便地接水,所以古人清洁马桶也是直接在河边用河水清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也会造成河流的污染,虽然生活用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作为饮用水而言就不太达标了。

百姓

南宋为了限制马桶等生活污水污染水源,在律法上《宋刑统》中规定了向河中倾倒马桶污秽的处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而在具体实施上,一方面设置巡逻队伍不间断地巡视河流等水源,对向河流中倾倒污秽垃圾的人处以惩罚。

另一方面,派人每天定时到各家各户收集污秽物。把百姓的生活污秽收集起来集中处理,既避免了百姓无处可倒的尴尬,集中处理又减少了对土地的污染。即便是现在也是采用相同的垃圾处理方式。

同时,宋代朝廷也通过治理土壤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宋神宗时期就曾下令:“分遣各路常平官,使专瓴农田水利”,通过种植绿色植被、建造河堤堰渠、疏通河道等方式维护河流畅通,保障中下游用水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