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法制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具有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健康领域排在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健康领域的目标其中有一条就是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从小班时期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不乱扔垃圾、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等。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喜欢模仿教师、家长和伙伴,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

论古今,无数优秀的人才都是在小的时候有良好的习惯才造就他们精彩的一生。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了解到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在每个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照顾非常周到,有许多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讲卫生,不需要专门培养这些讲卫生的好习惯。但是,教师要求孩子不是被动地去讲卫生,如饭前便后家长说:“宝贝,过来我给你洗手。”,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用别人提示,自己主动地去做的行为规范,这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

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他们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教师应事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进而逐步提高。例如,小班幼儿在入园后要培养他们倾听习惯、行为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卫生习惯,卫生习惯首先要从洗手开始。手是人类接触世界的重要探索器官,所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至关重要。由于孩子天性好动,更易将病毒、病菌携带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小儿歌、小故事,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教师还可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或举办一些小竞赛,让幼儿觉得洗手很有趣,使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卫生习惯的熏陶。例如,设立主题墙,将好习惯的图片贴在墙上,让孩子们边看图边做,良好的习惯很快就学会了。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进行表扬,树立榜样,创设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例如,有一天我班小朋友看到地上有垃圾,他就马上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我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了他,告诉孩子们班级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要像棒棒小朋友那样爱护我们的大家庭,从那以后,小朋友们都能主动地帮助教师收拾垃圾。

三、注重生活体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体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行为,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意志较薄弱,行为具有反复性。因此,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要注重给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努力细化常规管理,将班级营造成幼儿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注重在吃饭、睡觉、玩耍、学习等各个细节中逐步规范幼儿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幼儿就餐时,教师要明确就餐要求,提醒幼儿饭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就餐时要保持桌面地面整洁,不要挑食,饭后要漱口洗手,将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加强生活体验,并长期坚持,注重随机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正确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工作中发现,现在的家长对幼儿表扬得过多,如“宝贝你好棒!”“你好厉害!”等,殊不知家长没有针对性的评价幼儿是在害孩子,让他感觉我做什么都很好!一但受挫折就受不了了。这就是说教师、家长的正确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孩子帮助教师拿送游戏器材、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教师要给予认同、赞赏和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和期望的评价,如当孩子乱扔垃圾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当有的孩子活动时不遵守规则,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约束他的行为。让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我不想打扫卫生!”
下一篇:没有了